本年618成电商礼品代发网渠道与商家的定价权之争来了
618战场的硝烟没有散去,几个玩家刻不容缓敞开下一场了。
6月24日,有音讯传出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日前调整了此前推出的“主动跟价”服务协议,根据最新协议,对于开通了“主动跟价”功用的商家,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渠道能够对其所有产品进行价格修正,而此前渠道只能修正上述商家活动产品的活动价格。新协议估计将于6月28日正式收效。
碰巧的是,京东也和价格干上了。
6月23日下午,有多位用户收到京东短信,提示用户不要运用任何第三方比价东西或插件,并建议修正暗码,不然将对疑似被歹意使用的账号继续进行限制,自但是然地,此举被质疑是忧虑第三方比价东西会引导用户转向其他电商礼品代发网渠道,导致订单流失。
相较之下,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简单粗暴,京东则显得含蓄许多。
这几年,价格,这个越来越敏感的词汇,正在成为渠道们竞相争逐的主要抓手。二者操作的背面是人物不同带来的成果,但相同点是,这个618过去今后,环绕定价权的抢夺恐怕将益发激烈。
01
渠道比价,商家用户都受罪
其实在渠道出台全新的定价机制之前,商家之间的恶性竞赛就早先一步在蚕食着商家们的生存空间。
“一家服装公司主要卖女鞋女装,属于头部白牌,平时一天直播礼品代发平台卖几十万,退货率40%,库存比较深。前几天有个新款,忽然爆了,新人主播2小时卖了100万,后面其他主播跟着卖了300万,一天卖了将近500万,老板立刻找工厂加订单,谁知3天不到,就有同行做出同款,如出一辙的场景,半价卖,投流精准抢他们的粉丝,这么一搞,他们的顾客纷纷退货。最后一算账,老板说,本来是挣钱的,成果倒赔300万。”这便是我身边产生的故事,在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上卖女装的小麦言辞颇为激动。
5月底,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推出的“主动跟价”功用上线更是给这把火添上了又一根新柴。
在了解状况时,小麦表明,对于中小商家来说,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在5月底推出的主动跟价让他们叫苦连天。“我拿货价80元,卖95元的衣服,他智能降价,建议我卖26块!”
小麦告知咱们,本年618期间,受限于“主动跟价”功用的忽然上线,她不只没挣到钱,反而还被逼无奈不得不降价甩卖以求减亏。
“我一个卖缠花的朋友,本来卖的就不贵,只要二十多块,成果体系建议他卖4.5元,运费还要倒贴10元钱,这和抢钱有什么区别?”当问到能否拒绝敞开这一功用,她表明,拒绝之后店肆销量断崖式下滑,“渠道直接就不推流了。”
卖家们不开心,买家们也不满意。
这是一位买家的留言:“我6月初在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上买的两双如出一辙的鞋子,价格差了20块钱,好奇就都买了,然后发现廉价的那双是被穿过的,鞋盒都压扁了,上面的漆都掉了。”
有一位买家则表明在京东买了一罐软糖之后,刚支付不久,发现在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又推了一个如出一辙的产品,日期还要更新,价格也更廉价,“我只有给卖家说不好意思,退了买这一家的。”
有相关人士直言,同行打价格战的成果便是,不得不选择质量越来越差的材料,“咱们这边一个同行打价格战,一周换了6个厂,最后实在找不到更廉价的了,从进口料换到国产料再到收回的废料。消费者以为是同样的东西降价了,实际是料都换成最差的了。同样的价格买的东西比以前差许多,有的廉价几块钱质量差好几倍。”
一方面,淘宝礼品单平台、京东、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抖音……渠道之间的价格战将商家的赢利紧缩了一次,商家之间的主要竞赛的价格战又削掉了一部分空间,现在再在体系调价之下被动地再被砍一刀,商家们没了赢利。
另一方面,对于买家来说,买卖决策被一次次体系提示给延伸,享受到的产品质量也受到影响,即便是不刻意追求贱价的买家,也需求面对一次次的“贱价叩问”,所以,价格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差就成了大势所趋。换来的便是商家受气,买家也不开心的“双输”结局。
商家、买家到头来自然是将矛头指向渠道,这也绝非是渠道乐意看到的景象。
02
两种手段,定价权是唯一目的
反映到数据上,这个618,“三输”的局势益发显着。
6月23日,统计数据显示,本年618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7%,尤其是天猫、京东、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合计下降6.9%,这无疑是给在这之前不断呼吁“回归用户”、“用户为先”的传统渠道们浇上的一盆冷水。
在这场没有人开心的618结束后,渠道们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愈加需求将议价权握在手中,所以便出现了最初的一幕。
在共识层面,价格是现在电商礼品代发网渠道流量分配的中心要素,流量向贱价歪斜是底层逻辑,这一套不管在京东仍是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都已经成为默认原则。
但是,从渠道对定价权的需求来说,京东则展示了与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不尽相同的途径。这其间更多是因为双方扮演的人物不同所导致的。
作为贱价心智早已深入人心的渠道,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一直以来在买卖中扮演的都只是提供“场”的裁判员人物,作为单纯的渠道,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的中心应战是怎么通过合理的定价吸引消费者,所以通过数据剖析和商场洞悉,协助商家拟定更具竞赛力的价格策略,就成了唯一应该做的事且大能够毫无包袱。究竟价格不够低,就得不到流量权重歪斜,如果商家不满意,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随时都能够甩出一句“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定价权在手,拼多多礼品代发平台不只能够扶持更贱价的产品,还能够享受到“双重扣钱”的优惠。
举个例子,顾客从第一家买了产品后,渠道从商家扣了手续费和推行费,随即推给客户第二家更廉价的,顾客退款后,渠道不只能够扣取第一家公司的必定“惩戒费”,还能够继续收取第二家公司的手续费、推行费,以此类推……
而站在京东的视点,“短信提示”则显得要“温和”得多,这是京东多年来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成果。
作为中国电商礼品代发网场上自营形式的开创者,曾几何时,京东凭仗本身的绝无仅有自营形式让其在定价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但现在,作为“运动员”,京东当然可通过内部成本操控完成更有竞赛力的价格,但作为“裁判员”,它还需保护渠道公平性和商家利益。稍有不慎,就随时可能出现公关危机。
例如去年十月份京东和李佳琦的那次胶葛,虽然所谓的“底价协议”看起来让事件比较扑朔迷离,但本质上这正是自营形式答应渠道直接介入产品定价形成的成果。
只不过去年双十一时,局势还没有如此急迫,到本年618,节奏显着加快今后,京东就接连被曝出击穿底价销售图书遭出版社抵制、未经交流设置优惠券贱价出售爵宴产品被公告抗议的事儿出来。
所以不可避免地,这些风云的结果,自然有一部分也会由买家和卖家买单。
不久今后,淘宝礼品单平台天猫、抖音、快手电商礼品代发网们恐怕也将会走上这条路……
03
写在最后
惨白的618背面,渠道们明显寄希望于亲身操刀,下猛药来解决问题。
但比价明显也绝非是无限制的。
五月份,国家商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国家反不正当竞赛暂行规则》,其间要求电商礼品代发网渠道不得对产品的价格进行不合理的限制,这项规则将于9月1日开端实施。
电商礼品代发网渠道也正是趁着规则实施前的空档期,力求更多更早下场干预,然后更好地为未来竞赛寻觅途径,只是,怎么平衡渠道、商家和用户的权益,仍是一道更为长远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