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单代发礼金的几个疑难问题
1.如何了解“显着超出正常礼尚来往”?
正常礼尚来往,一般指两边之间交往过程中,所送礼金数额较小,且归于相互馈赠,数额大体适当。而“显着超出正常礼尚来往”,首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指在礼节上考究有来有往,不能只来不往,或来往分量存在显着差距。二是指显着超出当地正常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经济能力,以及一般的、正常的礼节性来往的礼品单代发、礼金价值,详细实践中应根据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酌情处理。
实践中,对精确掌握收礼与正常礼尚来往的边界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收受目标看,正常情面来往一般是发生在亲朋之间,而收礼则往往发生在上下级、处理和服务目标或具有其他利益联系的人之间;二是从送礼的目的上看,正常礼尚来往没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收礼行为中,作为送礼一方往往是进行长期“感情投资”,以获取相关利益;三是从来往金额看,正常礼尚来往的金额相对较小,没有显着超出当地正常的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经济能力,且有来有往,互相送和收的礼品单代发礼金价值大致适当,而收礼行为一般表现为收受的数额相对较大,或许收送金额显着不对等,收受较多的一方构成收礼。
2.收受礼品单代发礼金行为和纳贿行为有何差异?
首要差异在于有没有运用职务便当为别人投机。
收纳贿赂行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明文规则的违法行为。纳贿行为包括运用职务上的便当讨取贿赂,如领导干部运用批阅、处理某项公共事务之机,向别人索要资产,并暗示给钱就办事或许威胁不给钱就不办事等,则该行为构成索贿违法。纳贿行为还包括运用职务上的便当,为别人获取利益,不合法收受别人资产。这里的为别人获取利益,包括许诺、施行和实现为别人所投机益三种状况。也便是说,只要党和国家作业人员许诺为对方投机,或许明知对方有详细请托事项而收受其钱财,就归于为对方获取利益。比方,下级找到分管干部作业的党委副书记,表示请其在职务问题上多关照并送给资产,该副书记容许并收受资产的,不需要实际施行即可构成纳贿违法。
与此比较,收受礼品单代发礼金行为则没有运用职务便当为别人获取利益的情节。也便是说,收礼者没有运用职务上的便当,许诺、施行和实现为送礼人处理任何事项,送礼人在送给礼品单代发礼金时,也没有提出或暗示任何详细请托事项。需要留意的是,在年节假日期间多次收受资产,终究运用职务便当为对方投机的,则所有钱款计算为纳贿。
假如领导干部为送礼人获取利益后收礼,或许收礼后又运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为送礼人获取利益的,或许运用职务上的便当向别人讨取礼品单代发、礼金等,则构成《刑法》规则的纳贿行为,构成违法的,应当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法令》(以下简称《纪律处分法令》)第二十九条规则的纪法联接条款处理。一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则,国家作业人员讨取、收受具有上下级联系的部属或许具有行政处理联系的被处理人的资产价值三万元以上,或许影响职权行使的,视为许诺为别人获取利益。也便是说,按纳贿论处。
3.处理和服务目标的家园特产能收吗?
家园特产也是礼品单代发,尽管有些看起来价值不大,但是不论数额巨细,收受处理和服务目标家园特产,均违反了廉洁纪律,必然会影响到公事的公平执行,损害党员干部队伍的廉洁形象。“末节不守,终累大德”。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注重小事末节,严守公私边界,管住“小”、禁住“微”,不该收的坚决不能收。
4.作业微信群里有人发红包能抢吗?
当前,微信收发红包已成为群众文娱、增进友谊和加深情感的一个重要社交手段。但微信作业群的树立是为方便作业,建议不要在作业群进行这种文娱化的活动,特别是有处理和服务目标加入的微信群,更不要随意收发红包。作为党员干部,心中要有纪律红线,红包不是想发就发、想抢就抢的,无论红包以怎样的包装方式出现,都是需要高度警觉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党员干部运用微信红包作出规则,归纳起来,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准承受带有作业贿赂性质的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各种电子红包,无论数额巨细;二是严禁以微信红包的形式进行赌博、变相收纳贿赂;三是严禁党员干部运用微信承受或赠送或许影响公平执行公事的微信红包或电子礼券。
很多不正之风都是打着“礼尚来往”的幌子,从一瓶酒、一条烟、一盒茶开端,随着礼品单代发礼金价值的不断攀升,在“逢年过节便是意思一下”“咱俩这联系还客气什么”等一声声惯常话语的套路下,发展为光秃秃的权钱交易,终究破纪破法。